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
超滤膜发展过程:
超滤起源于是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可以是固相、液相、甚至是气相的。用各种天然或人工材料制造出来的膜品种繁多,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一直以来,膜的概念都没有明确的定义,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专家们对于膜的定义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不过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1984年,Lakshminarayanaiah把膜广义地定义为“起栅栏作用,阻止块体移动而允许一个或几个物类有序通过的相”。膜从广义上可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这个区间的三维量度中的一度和其余两度相比要小的多。
大多数人会认为,膜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其实不然,膜分离技术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水、果汁、牛奶、保健品、中药、茶食品、饮料、调味品等我们随时可能接触到的,都会用到膜分离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不但会越来越广泛,而且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世界膜和膜组件的销售额已接近80亿美圆,成套设备和膜工程的市场则已达到数百亿美圆,而且每年还在以10%~20%的幅度递增,显示出这一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
超滤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产业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记者在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该公司经过近20年时间研发,解决了PVC材料的改性及成膜工艺问题,成功利用低廉的PVC材料生产超滤膜,使海南立昇生产的超滤膜比跨国公司在成本上降低三分之二以上,攻克了超滤膜因成本高昂难以普及应用的世界难题,使超滤膜技术应用由传统的高端医疗领域,向饮用水净化、工业用水处理、饮料、生物、食品、医药、环保等新领域迅速扩展。
在上海世博会直饮水系统竞标中,海南立昇公司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世博会直饮水系统独家供应商。海南立昇公司在世博会上亮相的直饮水技术,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影响未来城市生活的世博十大科技”之一。
目前,海南立昇公司已在海口建有全球最大的超滤膜生产基地,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英特尔等多家跨国公司,并成为日本政府批准进入其国内水处理领域的唯一外国产品,已在日本240多家小型自来水厂使用;在国内,立昇公司生产的超滤膜水处理系统已在哈尔滨、天津、上海和深圳等地的20多个自来水厂投入应用试验。
超滤膜分离技术因其常温低压操作、能耗低等显著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日益广泛。国家科技部对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开发非常重视,将超滤膜技术列为火炬计划重点支持的六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以及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专项科技攻关,使中国超滤技术水平迅速提高。